大寒
今天是1月20日,农历戊戌年腊月十五,大寒。
今天是大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
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时,寒潮南下频繁,
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
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正如宋代诗人邵雍所描绘的: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大寒还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寒的下一个节气是立春。
过了大寒,
就表示二十四节气走了一个轮回。
一年过去了。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大寒三候
1月20日
」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
一候鸡乳。
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
此时鹰隼之类的征鸟,
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
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
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
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
且最结实、最厚,
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
「
大寒谚语
1月20日
」
大寒一夜星,谷米贵如金。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
大寒天气暖,寒到二月满。
大寒牛眠湿,冷至明年三月三。
大寒大寒,防风御寒。
小寒多积肥,大寒迎新年。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春节)。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农历)。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好过的年,难过的春。
人勤搬倒山,人懒板凳也坐弯。
早起三日顶一工,早起三年顶一冬。
量体裁衣,看锅吃饭。
能掐会算,钱粮不断。
细水长流,吃穿不愁。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
大寒习俗
1月20日
」
大寒时,已经进入腊月。
年一天天的近了,
有“大寒迎年”之说。
此时,除了顺应节气做农活外,
而大寒的习俗也多和准备过年有关,
食糯、吃粥
大寒节气这天,
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腊月逢八日喝粥风俗由来已久,
这种粥由米、豆、枣、莲、花生、
枸杞、栗子、果仁、桂圆、
葡萄干、核桃仁等放一起熬制而成。
纵饮
指放开宴乐,纵情喝酒。
东汉蔡邕《独断》称:
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
尾牙祭
尾牙是闽南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
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
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每月的初二、十六,
是闽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
称为“做牙”。
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
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
所以叫“尾牙”。
除尘
“除尘”又称“除陈”、“打尘”,
就是大扫除,
“家家刷墙,扫除不祥”,
把穷运扫除掉;
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
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
即“祭灶”日,
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
糊窗
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
“糊窗户,换吉祥。”
为了美观,
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
故又称“贴窗花”,
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
蒸供
很多家庭会准备祭祀用的供品,
过去供奉用的糕点、饽饽、
馒头都是用面蒸制的,故称。
赶婚
迷信说腊月底诸神上天“
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
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
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
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
赶集
即传统的赶年集,
购买腊祭用品,置办年货。
“洗浴”,与“除尘”有相同用意,
是搞好个人卫生,
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
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洗个澡,
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没钱,洗澡过年”。
踩岁
旧时大寒时节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
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
除夕夜,
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
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
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
“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
「
大寒要保暖
1月20日
」
早睡晚起
大寒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节。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
神藏于内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注意保暖通风
大寒时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
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以此来增加机体的抗寒能力。
「
大寒,愿你温暖常存
1月20日
」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它预示着过去了一年。
不论你是谁,
愿你的人生有酒、有朋友,
依然温暖如初;
不论你在哪里,
愿你的前方是坦途;
不论你在做什么,
愿你诸事顺遂,得偿所愿。
大寒来了,愿你天寒人不寒,
愿你心中常存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