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冷成冰团每年公历一月二十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大寒,单是一个“寒”字就足以让人联想到冰天雪地的场景,再加上一个“大”字似乎寒气的威力就变得更加猛烈了。大寒时节,我国受西北冷空气影响持续低温,空气寒冷积雪难以消融,北方城市均会出现“银装素裹”的景色,加之凛冽的寒风直侵脊骨,让人不着厚棉衣不敢轻易外出,故民谚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唐代诗人元稹曾在《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中写道: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足见,大寒时节冷的程度,这一段时间离不开炭火和温酒来保暖。“腊酒”即腊月酿造的酒,腊月初刚刚酿的酒就迫不及待打开斟满酒杯,是因为贪杯还是因为酒香?都不是,是因为寒冷。拿出酒器,围坐在雕刻着瑞兽的火炉旁边,炉内燃烧未尽的炭,温度刚刚好,既可以取暖又可以温酒。赏雪、饮酒,古人度过大寒的方法都充满诗情画意,读来就让人不自觉想到大雪封路、院落取暖的画面。在元稹的观念中,寒气逼人的天气最舒服的就是“近火”,靠在火炉边,没有紧急事务处理就不要打开院门,一旦打开,夹裹着鹅毛大雪的北风定会扰了饮酒的兴致,吹灭好不容易才维持着的温度刚好的炭火。不过,大寒虽冷,却也冷不了多久,因为这段时间地下聚集的阳气开始回升,经小寒至大寒后十几天内,阳气便会像小草一样破土而出,驱逐阴霾的寒冬,大地回春指日可待。因此,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后两句这样说:“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意思是冬春交替,岁月更迭,演奏一冬的曲调终于可以换上歌咏春天的轻快乐曲了。整首诗契合大寒三候特征,将大寒的酷寒和大寒过后即将到来的春天刻画得恰如其分。国学启蒙文学经典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淘宝¥24.8¥76.8购买已下架大寒物候:一候“鸡始乳”“鸡始乳”,意思是家鸡开始哺育后代。“大寒”这么冷,家鸡为何选择在此时培育后代?因为大寒虽冷,但是阳气已经开始上升,鸡感受到春天即将来临,便开始繁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大寒物候:二候“征鸟厉疾”“征鸟”传说是可以飞越太平洋的鸟,它依靠嘴里衔着的树枝,累时将其放在海面上稍作休息,直到成功跨越太平洋。据悉,该鸟是人们为了传达某种精神而臆想出的物种,生物学上并不存在此鸟。“征鸟厉疾”意思是征鸟的速度在大寒期间变得更加迅速而猛烈,诸如鹰隼之类的鸟类在大寒来临时捕捉能力日益增强,它们时不时盘旋于空中,寻找猎物来撑过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段。大寒物候:三候“水泽腹坚”“水泽”指河湖沼泽,“水泽腹坚”是说河流里的水均结冰了,且达到越往中心冰越坚实的程度,寒冷程度可以想见。正因为极其寒冷,所以这一时段农活依旧很少,人们休养生息,围坐在火盆傍边,聊聊家常,谈谈一年来的收获和来年的期望。加上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人们便对它有了期许和盼望:盼望着即将到来的春天,盼望着新的一年更加兴旺、美好。虽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让人印象深刻,但我到觉得“大寒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贴合节气,更能给人们以来年的希望和憧憬。而今年的大寒正好赶上置办年货、辞旧迎新的时刻:一侯时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二侯和三侯恰巧处于初一到初十,春节过完,大寒也结束了,剩下的就是迎接新的一年的春天了。往期精彩推介刘禹锡用巴蜀民歌写下一首词,借景表述男女恋情,后人频繁引用文天祥一首关于小年的诗,让本纠结应该放假的我,决定再工作几天韩愈一首《晚春》,活用拟人修辞,一改暮春伤感基调王维很经典的一首诗,仅20个字,读之令人心神宁静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麻烦告知,立删,多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com/sjsr/1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