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请不要贪吃,过去的腊八就是年头”,腊八节刚过,春节的脚步就越走越近。腊八节比较特殊,因为与大寒节气正好是同一天,在农村有“腊八遇小寒,吃穿不愁”的说法,这句俗语代表了什么意思?常言道有没有大道理?在我国,“腊八节”是传统型的节日之一,儿时最想过的就是腊八节,因为腊八节刚过,大家便逐渐提前为新年做好准备,新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厚。作为传统型节日之一的腊八节,在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大家会用八种食物来煮腊八粥。北方人也有在腊八节泡腊八蒜的习俗,直到新春佳节,嫩绿的腊八蒜早就泡好了,是过年吃饺子必不可少的。乡下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意思是全年中腊七腊八为最冷的时候,连下巴也要冻掉。小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令,从每年的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小寒性与寒性一样,都是反映天气寒冷程度的一种节令,寒是指严寒,小寒性是指气温早已严寒至极。以前小寒是个非常重要的节令,因为大寒节气一过,便代表这一年早已结束,马上就要迈入新年伊始,所以在很多地方都有在小寒至立春节气期间制作腊肉、祭灶、尾牙祭等习俗。尽管腊八和小寒都有寒气的暗示,但由于腊月初八是阴历,而小寒在阳历日期固定不动,所以两者在同一天出现的情况并不常见,大家认为两者在同一天出现是很好的时机,所以在农村有“腊八遇小寒,吃穿不烦”的说法。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听乡下老人说,在乡下常会出现“腊八遇小寒,吃穿不烦”的说法,是因为无论是腊八节,还是大寒节气,两者都蕴含着气温最寒冷的含义。对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危害较大的洪灾就是连阴雨,大家都知道,当冬天很冷的时候,第二年出现连阴雨的机率会很小,反之,假如冬天平均气温较高,第二年出现连阴雨的机率会很大。因为腊八节和小寒都有天气寒冷的含义,当两个节气同时出现时,就意味着冬天将特别寒冷,所以第二年春天连阴雨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粮食作物没有了连阴雨的危害,不但涨势会很好,产量也会很高,所以农民不必再为更好地吃穿而烦恼。后天要走进腊八节,要走进大寒节气,要走进春暖花开的春天,要走进后天要走进大寒。你们那边有没有“腊八遇小寒,吃穿不烦”的说法?您也是如何看待这个声明的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com/sjsr/1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