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映月临风处,度几声羌管,愁生乡思。电转光阴,须信道、飘零容易。且频欢赏,柔芳正好,满簪同醉。——喻陟《腊梅香》小寒简介小寒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子月与丑月的分界点。每年01月05日-01月07日太阳到达黄经°时交节。它和小暑、大暑,处暑、大寒一样,都是反映温度冷暖变化的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云:“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说明气温远未到达最低点,这和大暑时节比小暑时节要热是一个道理。因此,小寒节气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日益临近,此时虽然寒,但还不够寒冷,两者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区别。小寒时间小寒是在公历每年01月05日-01月07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年小寒时间:01月05日11:23:17,农历庚子鼠年十一月(小)廿二,黄帝纪元年11月22日。小寒气候前文中我们说过,小寒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节气即将到来。但世上无绝对,由于我国地理形势复杂,有的地方小寒就是比大寒要冷。总的来说,这段时间体感温度还是偏低。故民间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及“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等谚语来形容此段时间的寒冷。勤劳智慧的中国农民极善总结,他们很早就在长期劳作的过程中,发现小寒大寒的天气与来年春季的天气存在神秘的正相关关系,并将之总结成短小精炼的农谚,“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意思是,只要小寒大寒够冷,那么来年春季一定适宜播种,否则就得防备天灾了。小寒三候小寒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意指进入小寒后,在南方过冬的大雁,因为感知到阳气的变化,而开始向北方的家乡迁移;北方随处可见的喜鹊,也因为感觉到阳气的变化而开始四处搜寻树枝,准备筑巢;而雄性雉,即我们俗称的“野鸡”,也因为感受到阳气的变化而鸣叫,开始了它的求偶表演,会有母鸡被它打动吗?小寒习俗(1)岁终蜡祭:“腊祭”,即岁终祭先祖,顾名思义,是用腊月围猎的禽兽作“牺牲”祭祀祖宗及八位神灵,以求得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平安。汉代应劭《风俗通义》就曾云过:“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现在已与腊八节合二为一。(2)煮菜饭吃过去每逢小寒时节,南京人便会吃菜饭,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同,每家每户菜饭都不尽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的,有用矮脚黄青菜与香肠块的,有用矮脚黄青菜与板鸭丁的。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该习俗已经渐渐被淡忘,最终随时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小寒食材大家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节令内,所以说小寒是全年度最冷的节气。因此,这时的饮食,需少吃玉米面、土豆、韭菜、豆类等容易引起胃部胀痛的食物,同时多食一些暖胃高热量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红枣、核桃、红薯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而鸡肉也是一种很适合小寒时期食用的食物,中国人吃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传统医学认为,鸡肉味甘,性微温,具有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的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鸡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各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最重要的是,它的脂肪含量非常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经常吃鸡肉,不仅不会发胖,对人体的健康也非常有利。小寒食谱(1)砂锅焖鸡(此方来自网友:jd随心飞扬)鸡1只、葱姜蒜辣椒若干。盐适量、糖适量、酱油适量。①鸡一只洗净切块,热锅小火熬糖色。②放入鸡块翻炒均匀,加入姜片和蒜继续翻炒。③加入盐,糖,酱油,翻炒均匀移至砂锅,并加入半碗热水。④大火烧开转小火,焖至十五分钟后加入葱段与辣椒。⑤焖煮至差不多收汁,关火再焖五分钟即可。(2)烤红薯片(此方来自网友:樱菡食记)红薯2个、鸡蛋2个、淀粉40克、蜂蜜少许(不加也可以)。①碗中打两个鸡蛋,加入40克淀粉。②把加入淀粉的鸡蛋液充分搅匀,然后把红薯片均匀。③所有的红薯片蘸满蛋液后铺满烤盘。④送入烤箱度20-25分钟(根据自己家烤箱温度适当调整)。⑤红薯片烤制10分钟左右后取出刷满蜂蜜再次送入烤箱即可。小寒常识《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句话从字面上就能理解,之后就不再多做累述。这里主要讲述一下,小寒时为什么要早卧。传统医学认为,半夜子时(即23点)开始,阴气兴盛,阳气减退,此时如果不休息的话,就很容易伤阴。这是中医之言,我们姑且听之。现代科学也容易解释。晚睡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致使人体新陈代谢的失调,从而造成内分泌的紊乱。随之而来的,就是长斑长痘等各种症状。本文系岐黄问答独家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今日互动:小寒时节,在你家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要做的?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一道讨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com/sjsr/1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