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大寒节气的俗语,例如“大寒小寒,无风自寒”、“大寒不翻风,冷到五月中”、“大寒吃三宝,丢掉老棉袄”等等。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大寒吃三宝,丢掉老棉袄”的具体含义,分别探讨三宝所指的食物。
大寒三候根据古代中国传统的节气划分,大寒三候如下:
一候鸡乳:鸡开始孵化小鸡,这是由于母鸡在低温环境下,能够提高产蛋率。
二候征鸟厉疾:此时鹰隼等猛烈的鸟类因寒冷而变得更加活跃,它们在天空飞翔寻找食物,以补充能量并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湖泊和水面的冰层开始凝结并变得越来越厚实和坚固,表明天气非常寒冷。
大寒吃三宝糯米饭
大寒时节,人们尤其喜欢食用糯米饭。这一传统习俗源远流长,不同地区有各自的独特做法。北方人擅长制作“消寒糕”,而南方则以各式糯米饭,如八宝糯米饭、腊味糯米饭为主。大寒节气的时候为什么要吃糯米饭呢?其实是因为糯米相较于大米含有更高的糖分,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而且,糯米具有暖胃的特性。
旧时人们发现,一碗糯米饭可以顶替两碗大米饭,且食用后体内暖流四溢,仿佛置身于一个小火炉中,寒风难以侵袭。这一经验不仅是智慧之谈,也是对冬季保暖的总结。
红薯粥红薯在冬季时候是一直是常见的食物,这是因为其产量大,易于保存,因此成为了御寒的食物。在农村,有一种有趣的习俗是,当大雪封路、交通不便时,以前的冬天时候,记得家家户户常常会煮各种红薯粥。
羊肉汤羊肉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驱寒暖身的佳品,而在大寒时节尤为受欢迎。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被认为能够很好地驱散寒气。然而,喝羊肉汤的技巧在于搭配白胡椒和蔬菜,以达到营养均衡的效果。这句“大寒吃三宝,”,里面的三宝就是指糯米饭、红薯粥和羊肉汤。这三种食物各具特色,都能够在寒冷的时候提供足够的热量和养分,以抵御严寒的天气。
老棉袄作为一种传统的冬季保暖衣物,具有厚实、保暖的特点。“丢掉老棉袄”这一说法,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实际上是在强调大寒时节保暖的重要性。在旧时代,没有像今天这样先进的取暖设备,人们在寒冷的冬天,只能依靠穿戴合适的衣物来保持体温。
“大寒吃三宝”所涉及的糯米饭、红薯粥和羊肉汤,并非简单的食物选择,而是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食物既是老辈人,在寒冷季节智慧体现,也是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写到最后
老辈人说的“大寒吃三宝,丢掉老棉袄”,其实指的就是糯米饭,红薯粥和羊肉汤。因为着三种美食,都有着驱寒暖身的好处,大家不妨可以试着吃一吃,但是那句“丢掉老棉袄”就不要学习了,毕竟有点夸张,而且大寒时节,保暖可是第一位。大家还知道哪些与大寒节气有关的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