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清晨起床,无意间哼起了电影《白毛女》里的歌曲:“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风卷那个雪花在门那个外,风打着门来门自开,我盼爹爹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欢欢喜喜过个年”。哼着哼着自己却感觉莫名其妙的,怎么忽然哼起了这首歌?
当自己摇头晃脑的时候,忽然想起刚才看见朋友发的信息——小寒快乐!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因为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进入小寒才算到了冬季最寒冷的时节,也是人们常说的腊月,接着就是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一年的24节气结束。有句老话才这么说:“小寒大寒又一年”!在北方这个时候那是北风吹雪花飘,数九寒天下大雪。
正是朋友发的信息激起了我脑海中存留的冬季情景,而这首歌唱出了年关将近大雪飘飞的影像,潜意识中的信息在瞬息间融合流淌了出来。说起小寒大寒节气名字的由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是冷气积久而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极言大寒之冷。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期。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对于寒冷的天气,百姓也称之数九寒天或数九寒冬,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数九计算寒天这一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记得小时候在冬天时常当儿歌来唱数九歌:“一九二九难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其实,九九歌描写的是黄河流域的季节图景,在我国东北九九时气温依然寒冷。据父辈讲,九九歌最后一句“耕牛遍地走”所说的“耕牛”,也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犁地的老牛,而是一种很小很小的昆虫,样子毛茸茸呈鲜红色,古时百姓叫它耕牛。九九加一九以后,这种鲜红色的小昆虫耕牛最早出现在大地里面。
小寒大寒一过,新一年的节气就又轮回来了,正所谓冬去春来万象更新。小寒大寒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尤其这个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因为在我国人民心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在民间有“小寒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小寒大寒迎年”,就是小寒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如“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虽然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风俗习惯各异,但总体上看过春节的风俗是殊途同归。
进入小寒大寒最早的节日是腊八节,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节日,这节日习俗是吃腊八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在我国北方,流传着“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顺口溜,意思是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说起腊八节才发现生活在华北的吃货,有句华北的歌谣:“老婆老婆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有这样的老婆,做老公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过了腊八节以后,印象中最重要的活动是祭拜灶神,就是人们常说的灶王爷。有句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而这个活动正是送灶神。记得这一天长辈会把灶神从供奉的灶台上请下来,恭恭敬敬的发送上天。口中会念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发送灶王爷是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也被称之为小年,人们开始贴窗花,装饰布置过大年的场景。北方有民谣:二十三窗花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就这样一年过去了。
小寒大寒时节已经到了,亲!你做好了迎接新年的准备吗?虽然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许多艰辛磨难,但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必将到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张开双臂去拥抱春天!去拥抱未来!更要好好的抱抱自己!欢欢喜喜过个年!欢欢喜喜过大年!
(.1.5午夜于鹏城塘朗山北麓陋室)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当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