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衰弱 > 神经衰弱 > 正文 > 正文

扶贫路上正步走双峰县交通运输局退役军人扶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5 19:24:28
哪治白癜风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在扶贫路上,一直活跃着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这就是分布各地各单位的退役军人扶贫队。为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仗,他们退伍不褪色,变岗不变心,一如既往,冲在最前线,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扶贫之歌。

双峰县交通运输局就有这样一群退役军人,在几年的扶贫工作中,以不懈的努力,在脱贫攻坚中再立新功。

一、

本色不变的“第一书记”

石泉村位于双峰县青树坪镇西部,距国道2.2公里,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户人,总面积5平方公里。村支两委7人,党员5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人,其中低保户13户33人,五保户6户6人,一般贫困户53户人。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及种植业为主,无村级企业,村级经济发展较为薄弱,扶贫任务相当艰巨。

年1月起,双峰县交通运输局下属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心退役干部戴汉平驻石泉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进村伊始,戴汉平就吃住在村里,组织帮扶责任人对全村72户人贫困户进行精准摸排、精准帮扶,制定“一户一策”,下定决心,做到一个不漏。

“进农家门、听农家言、想农家事、解农家难、助农家富”是戴汉平的心心所念。只要有贫困户反映哪项补助没有打到明白卡里,会第一时间主动对接乡镇行业部门,做到无一漏缺。积极处理村民矛盾纠纷,使问题不过夜、不上交,主动与村干部一起解决,村上无一信访问题。结对帮扶对像欧阳春芒,通过3年的帮扶教导,把他从一个到处坏事、讨人嫌的小伙子,成功将其转化为孝顺长辈、勤劳肯干的好后生。

在近4年的驻村扶贫工作中,身为第一支书的戴汉平,从不插手村级项目工程,坚持“四议两公开”程序,做好监督管理。4年的帮扶,与贫困户结成了不是亲戚的“亲戚”,有贫困群众将自己省下的一些鸡蛋、蔬菜等送到村部,他婉言谢绝,硬推不掉的按市场价购买,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戴汉平也因此被人民群众和驻村单位誉为“扶贫先锋”、“青年楷模”。

通过建设光伏扶贫站,已为村集体增收元。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工程,完成增减挂钩土地面积建设20亩。石泉村爱让堂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与庆龙农民种养合作社强强联合,整合资源,抱团取暖,先后在石泉村建立了80亩西瓜基地、25亩脐橙基地、亩油茶林基地、22亩黄栀子基地。爱让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庆龙农民专业合作社互惠互利、协商合作,捆绑贫困户72户人。年贫困户享受村合作社产业分红元,实现了贫困户村级产业扶贫全覆盖。镇村两级通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召开拟脱贫人口会议,通过村评议、公示、镇审核、县复核,让脱贫户心服口服。

目前,该村“美丽乡村”建设正加快步伐。全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已制度化,出台了“乡规民约”,新建1个村级垃圾中转站,每个星期定期拖运垃圾,累计投入农村垃圾治理费用3万元,保障乡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改厕已按照统一规划,目前已完成摸底阶段,计划改厕户。村级主干路循环畅通,农村组级道路全部硬化,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投入80多万元为原石子江村民安装了自来水,从镇自来水厂引水到村。实施林荫和亮化工程,整村所有乡村级主干道路全部绿化和亮化,总长6公里。农村信息化工程和农网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到位。投入30多万元对6.5公里村组公路安装了路灯,对6.5公里村级公路两侧进行了绿化,完成投入组级公路硬化60多万元。

开展移风易俗宣传、乡风民风评议、陈规陋习整治、先进典型示范、农村文化惠民、基层文明创建等六大行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民主选举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文化服务得到加强。新建村级文化广场1个、数字农家书屋1个,成立老年人协会,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极大了丰富了村民文娱生活。

本村11户(39人)无能力建房的农户按照统规统建、分散自建的方式已经全部入住,并相继得到了政府的产业后扶资金帮扶。年至今危房改造28户,已按标准、按要求改造验收。年教育助学28户43人,分别得到了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助学,另为6人申请了关工助学基金,为2人申请了特困生助学,为4人申请雨露计划。全部贫困户全部加入新农合,其中五保户全免缴费,一般贫困户与低保户减半缴费。享受医疗救助中住院治疗报销提高10%比例的有20多人。

几年里,他克服家庭困难,把照顾患老年痴呆的父亲和两个年幼女儿的任务全部交给了妻子,始终把工作摆在第一位,把贫困群众摆在第一位。

截止年6月底,该村72户贫困户人已有70户人实现了稳定脱贫,余下的2户4人未脱贫户也将在年全面实现脱贫致富。积极协调项目资金,帮助石泉村新修硬化水泥路2.7公里,绿化、亮化村级公路6公里,加固水渠米,清淤水塘20个。在县组织的驻村帮扶年度考核中,单位连续被评为“优秀驻村帮扶单位”,戴汉平也先后被评为“优秀一支书”、“优秀驻村帮扶全职队员”等。

二、

热心帮扶的“老连长”

“老连长,这茶叶不错,帮我带一斤!”

“嗯,还是这个味,我家老爷子就喜欢喝这口春茶,帮我买两斤!”

“今年的茶比去年的味道还好些,我也来一斤!”

老连长叫张义,2OO0年转业到双峰县交通运输局,在部队曾任连长。2O18年任扶贫工作队队长。

3月27日上午,张义带着湴田村产业扶贫茶叶基地刚产的春茶回到自己工作的单位推销时,同事们早就等在局机关大门口,你一斤我一斤的,几十袋分装好的春茶顷刻销罄。当天下午,张义初步统计了营销的成果:仅运管局的同事就预订了81斤。按照元/斤的价格计算,卖出了1.2万元。张义连忙把喜讯告诉村里,请他们再准备好下一批,满足同事们的预订需求。

阳春三月,正是春茶采收的最佳时期,而且清明节前的春茶,味道最好,还能卖出好价钱。

张义带领扶贫工作队和湴田村村支两委一手继续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组织采摘春茶,每天都能按排十几个贫困劳动力。

“现在政府的政策太好!象我这样的老婆子如果出去打工,别人肯定不会请。每年这个时候在村上的茶叶基地摘茶,只要不下大雨,我都能赚到80—块钱一天的工资,这个把月,我赚的工钱有两三千块”。贫困户陈佩圭是一个典型的发展动力不足、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通过扶贫工作队和村上的帮扶,年已脱贫,茶园里,她采摘得特别高兴。

湴田村的茶叶基地是该局产业扶贫的一个重点项目,占地亩,捆绑贫困户人。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湴田村积极探索“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新路子,通过土地流转、村上承包的方式,从农户手中承包经营。村上全程负责种植、生产、采摘、制茶、销售。茶叶基地每年能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其中,土地承包人每年每亩能获得元收入,捆绑的贫困户每年每人能分红元,从事摘茶的贫困户,每年这个时节能增收元左右的劳务费,村上除去生产成本还能创收两三万元。

如今,产业扶贫盘活了土地资源,扩宽了贫困户的就业渠道,让一部分贫困户稳定脱贫,茶叶基地变成了脱贫基地。

“老连长,快坐下来歇会,清早起来都忙了好几个时辰了。”贫困户邓大爷对正为他家帮忙杀猪的扶贫队队长张义说。“这点活儿不累咧,我把猪肉分好后,还要赶紧给同事、朋友送去。”这又是张义忙着为贫困户销售猪肉的场景。通过动员干部职工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优先采购扶贫村的农副产品,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让贫困户实实在在增加收入。

用心用情去扶贫,扶贫扶出好日子,是张义时刻牢记的扶贫工作准则。对口帮扶以来,他积极争取资金建设湴田村双江水库安保工程;把环绕水库1.5公里的公路再拓宽1.5米,高危路段加装防护栏;扩建湴田村到小源村的联村公路,修缮常汉到湴田村的跨河桥;亮化路灯余盏;新建2处水井和蓄水池,解决全体村民的饮用水问题;投入9.8万元建成“留守儿童之家”;完善通村客车路线;大力推进易地搬迁、危房改造项目。一件件、一桩桩的大事都彰显交通人帮扶脱贫的决心。帮扶工作队沉在一线,实地了解情况,对所包联的贫困户逐一分析致贫原因,制订帮扶措施,坚持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精准到户到人;做到帮扶一户、政策落实一户,达到脱贫标准就脱贫一户。

在产业发展上,张义按照局党组制订的“两手抓、两推进”工作思路,精心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茶叶产业,建成茶叶基地80亩,建档立卡户通过土地流转、扶贫资金入股分红、茶叶基地务工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鼓励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全村共有40多户建档立卡户发展养鸡、养猪、养羊等养殖项目;建成光伏发电项目,年为该村增收3万元;按照“村里挣钱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思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村民赚钱有了门路,家中住房也得到了改善。年8月,湴田村13户贫困户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点,从此告别蜗居在危旧土坯房里提心吊胆的日子。“我做梦都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子。”憧憬着美好未来,移民安置村民阳育球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他家有5口人,分到平方米的安置房。年以来,该村共有27户完成易地搬迁,年有9户完成危房改造和修缮。全村建档立卡户76户人,到年实现了全部脱贫,没落下一户一人。

几年的扶贫,张义在扶贫村被村民亲切地呼为“老连长”。

三、

他把村部当“军营”

聂奎,4年12月参军入伍。历任班长,司务长,在部队入党,在部队成长。年4月转业,年3月担任交通运输局驻洪山殿镇金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兼一支书。年3月再次担任双峰县印塘乡新大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兼一支书,入村后迅速进入状态,把村部当军营,以军人作风全面展开扶贫工作。

印塘乡新大桥村由原茅仑村和大桥村合并而来,地处印塘乡南部,全村区域面积6.3平方公里。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贫困人口人。

聂奎坚持把“一户一策”作为全村脱贫攻工作的总抓手和作战图,瞄准薄弱环节,着力补齐群众增收、基础设施短板,狠抓扶贫政策到户到人,确保全面完成所有脱贫目标任务。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的家庭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完善相应的帮扶措施,进行一对一定点帮扶。帮扶措施涉及消费扶贫、劳务就业、教育助学、医疗救助、危房改造等方面。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注重产业达标后的效益,以过程管理提升产业效益,以素质提升增强发展动能,以精准帮扶解决细节问题,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加入文凤禽业进行委托帮扶。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将60KW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到位,并光网发电,产生收益2万多元。

李端祥就是该村村民,年6月李端祥被检查出患直肠癌,一家人陷入绝境,上有80多岁的父母,下有两个儿子读书,还要面对巨额医药费,当驻村工作队得知这一消息,立即与村支两委入户核实并按照程序向上级申报,年8月一家四口被列入立档建卡帮扶对象。当时他的境况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自已47岁,正当壮年,却患有直肠癌,不能从事劳动,无经济收入,还要面对巨额医疗费,大儿子刚考上大学,每年学费、生活费2万多元,小儿子还在读小学,房屋破旧不堪,全家生活就靠妻子在县城打零工挣的工钱来维持,日子不仅过得异常清苦,还背上了经济债务。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扶贫工作队立即对他重点帮扶。从保障入手,首先为他办理了低保和医保,并申请了教育助学和大病救助,在经济负担上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两个孩子得以安心学习,每年近8万元的医疗救助也使他本人的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治疗。随后,又将他家的旧房列入危房改造计划,今年3月开始改建,6月底搬入新居,看着眼前的变化,李端祥夫妇有一种说不出的惊喜和感激,7月28日,他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委托村支书送给县交通运输局,感谢局领导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精准扶贫促发展,情系百姓解民忧”的赞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该村有2个重点帮扶对象,每户都有一个精神病人,帮扶工作非常棘手。扶贫队员以亲人般的关怀,为每户办理低保,医院,经过治疗,两人已稳定了病情并能从事简单家庭劳动。低保户刘石月年过花甲,女儿患精神病,孙子在外地被迫辍学,帮扶工作队快速介入,一边为他办理低保,医保、送女儿入院治疗,一面为他申请教育补助,将孩子接回本地,入校就读。随后又为他进行了危房改造,新建一栋多平米的新房,并为他整改了厨房卫生间。基本条件解决后,刘石月儿子已安心务工,今年上半年家庭收入达到了22元。

贫困户的“翻身之路”,也是聂奎扶贫工作的“跋涉之路”,两年多来,他一直奔波在扶贫路上,走村串户,嘘寒问暖,始终把责任放在第一位,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干实事,献真情。

用实际行动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该村53户人建档立卡,已有48户脱贫,年5户9人将全面脱贫。村组公路从无到有,已有硬化村道8公里;安全饮水工程投入40万元,解决了两个缺水组的饮水问题;扶贫光伏发电投入30万元,建起了一个6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年收益3万余元;投入60多万元新建设了村文化广场和村级服务中心;在农电改造中,投入万元,新增5台变压器,实现了家家用电器,户户有网络。

四、

中年壮志不言愁

“家门兄弟,你好!现在到家了吗?最近雨下得挺大,外出做工途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明天下午,我计划来你家走访,如果你没有外出的话,我们好好聊聊。家里有农产品需要卖的话,请告诉我,我有办法帮你卖出去。”

年6月8日下午5点30分,刚参加完局里脱贫攻坚质量“回头看”工作推进会的双峰县交通运输局帮扶责任人刘宜龙,一边着手安排明天的工作,一边与他结队帮扶的贫困户刘倚德通话,告知他有关帮扶事项。刘宜龙也是一名退伍老兵,已在办公室工作了11年多。除了办公室工作,他还是一位扶贫干部。在工作中,他养成了“当日事、当日毕”的好习惯,他的工作笔记本每天都记得满满的。

他联系的对象致贫原因是夫妻俩身体不好,患有慢性疾病,因病致贫。虽然已脱贫,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期间有两个多月没有务工收入。为帮助他家增加收入,巩固已脱贫的成果,刘宜龙与他建立结队帮扶关系后,多次到他家中与他面对面谈心交心。通过产业发展、医疗救助、教育助学、消费扶贫等措施,使他克服身体有病不能做工的心理阴影,在本县踏实踏实务工。同时,他经常怀疑自己的房屋有开裂的迹象,要求申报危房改造项目。刘宜龙根据他的申请,及时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汇报,邀请县住建部门对他的房屋进行安全鉴定,结果是房屋是安全的,彻底消除了他的忧虑。

刘宜龙明天走访的重点内容是查看脱贫质量提高情况、汛期贫困户家农作物受灾情况、帮助销售农产品等。同时,针对走访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年多时间里,刘宜龙先后在两镇四村结对帮扶,经他帮扶的贫困户无不对心存感激。

年6月28日,他与同事冒雨在石牛合源村走访时,突闻该村合源水库水位猛涨,排水不畅,水库告急,他和同事们立即参与村支两委组织的抢险,冒雨疏通排水渠道,使水位下降,排除险情。

同年7月11日,他和同事在合源村走访时,发现一老人右腿用布缠着,无法走路,仔细一问,才知老人两天前下地干农活时,被蛇咬伤,既没有打血清,也没有治疗,伤口已严重发炎,周边开始腐烂。问清情况后,他和同事迅速背起老人,驾驶车辆向县疾控中心驶去。在途中他将此情况告知老人在外地务工的女儿后,又向当地村主任、乡政府等单位领导逐一报告。到达县疾控中心后,因伤势较重,值班医师建议伤者迅速转长沙治疗。闻讯赶来的老人侄子,立即启程把老医院,因治疗及时,老人得以保住生命。老俩口及他们的女儿对刘宜龙和同事王卓感激不尽。

他在合源村结队帮扶的两个贫困户,一户危房改造,一户异地搬迁,都住上了新房子,依靠兜底政策、养殖、外出务工,顺利脱贫。

年、年刘宜龙在石牛乡湴田村帮扶彭京满、周和生。

彭率满因性格内向,一直单身,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在省档案局找了一份保安工作,不仅有稳定的收入,家里也完成了危房改造。结队帮扶期间,刘宜龙几乎每半个月就要和彭率满打个电话,鼓励、安慰他在外认真工作,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彭率满每次从长沙回来,都要提前告诉刘宜龙,一来二去,两人成了好朋友。

周和生,家庭人口多,老俩口身体不好,有两个孙子读书,逢年过节,他总是给他家送去月饼、植物油等物资。及时帮助解决读书学生“雨露”计划的补助申报,周和生大孙女,年上半年从株洲铁道学院毕业,现在深圳地铁公司工作,每月能寄钱回家,成功脱贫。

年,刘宜龙开始在双峰县梓门桥镇山口村扶贫,在拟定结对帮扶贫困户名单时,他主动请缨,结对帮扶贫困程度最深的曾香华。该贫困户几年前老伴因病去世,只有一个养女,她自己又没有劳动能力。针对她的实际情况,刘宜龙和山口村村支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同志按“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详细了解相关情况,与曾香华共同商议,制订年帮扶脱贫巩固方案。通过政策宣传、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等措施,加强子女赡养教育及赡养力度,预计曾香华在今年将顺利脱贫。

有人问刘宜龙:你白天在村里扶贫,晚上又在办公室加班,你不累吗?刘宜龙笑着说:说不累,那是假的,但我就是不能放松责任,脱贫路上我们多跑跑,贫困户脱贫就能来得早,只要我们坚持正步走,扶贫工作就能达到预定目标。

一条扶贫路就是一个故事集,走在这条路上的双峰交通运输局的退役军人保持军人本色,不怕苦、不言累,与局机关领导、同事一道,风雨无阻,用心用情,确保脱贫攻坚强基础、出实效。全局名退役军人,在历年来的扶贫工作中都有各自的帮扶对象和帮扶故事,资历至副团级的安全股老股长龚可田,一头白发,扶贫至退休;中层骨干如局长助理刘金黄,多年来一直在办公室与扶贫点之间两头奔忙,默默奉献从不抱怨;未婚的扶贫队员郭忠亮,士官转业,主动向组织申请,担任印塘乡新大桥村全职扶贫队员,一心沉在扶贫点任劳任怨。这些不同年龄层次的退役军人们以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共同书写着交通人的扶贫篇章。今年以来,他们走村串户,为帮扶对象销售茶叶、大米、蔬菜、瓜果、畜禽、蛋类等农副产品10多吨,总价值达30万元,用一个个小故事诠释了脱贫攻坚的深刻内涵。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com/sjsr/9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神经衰弱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