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大寒 > 大寒传统习俗 > 正文 > 正文

元稹大寒十二月中,岁暮寄语大寒,期待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2/14 17:30:53
#优质作者榜#

01写在前面

大寒不仅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还是冬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古语有言:“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由此可知,大寒的时候是极其寒冷的,因为大寒到来的时间正值三九与四九之时,“三九四九冰上走”,此时不冷,更待何时呢?

同时,大寒节气到来了,也意味着这一年接近了尾声。冬去春来,大寒一过,新的轮回又即将开始,春暖花开时节也不远了,如此一个“否极泰来”的时刻,又能给文人墨客带来哪些千回百转的感受呢?

唐代诗人元稹结合此时寒冷的气候特征,写出了寒冬时节对来年春暖花开的期盼。

02诗与译文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唐.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腊月酿的酒斟满酒杯,炉子加上炉炭使得整个房屋里温暖如春。

大寒节气到来时天寒地冻,正适宜围炉取暖,如果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办,就不出门了。

斗转星移,时节更迭,不要感慨,因为冬天过去了就是春天,就连星宿与月亮也要换新的周期。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就连历法也换新了。那些迎春的梅花、杨柳等树木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春天的临近。

盈樽:充满盛酒的容器。指酒的满器状态。

金炉:古代焚香烧炭之器。

兽炭:做成兽形的炭。

讵(jù):岂,怎。

03作者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组诗中写大寒节气的诗。

少年便科举高中的才子元稹笔下,有传奇小说,如《莺莺传》,后人也由此写出了戏曲《西厢记》;有爱情诗,比如著名的《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还有乐府诗,比如《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有启发创作新乐府的作用。还有诸如写景诗、哲理诗等。

他不仅与白居易诗文唱和并形成独特的“元和体”,还将自己的一些见闻经历写进了诗中,对古代的农耕农事活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比如大型组诗《咏廿四气诗》。

《咏廿四气诗》见于敦煌文献中,是一组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诗歌。每一首诗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每个节气的景象、气候和物候变化,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动的画面感。元稹通过这些诗歌,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丽,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04诗文赏析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在寒冬腊月,点燃香炉,围坐在房内,斟满酒自饮自乐。这是作者为这首大寒诗拉开了温馨而唯美的画面。

于作者而言,寒冷时节被困在房间里,是生命短暂的休憩,是难得的静谧时光。品味着腊酒的醇香,感受着金炉兽炭的温暖,这是岁月的沉淀,也是生活的美好。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大寒时节,适宜靠近温暖的火源,闲来无事的时候不要随意打开房门。这不仅是大寒时节的养生之道:去寒就温,不让阳气外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隐隐透出在人生低谷时期,要保持心境平和,可以选择自愈,也可以寻找温暖和慰藉。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在冬与春的交替之际,星辰和月亮也顺应自然规律,无声的流转。“星周”指的是星宿的周期。“讵”表示反问,以此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作者写了冬与春交替,世间万物也顺应时令在运转,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蜷缩”在冬天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自然是满怀希望,顺应自然规律。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大寒过后,立春的序幕也就拉开了,新的一次四季轮回也开始了。梅花与柳树,都会因为阳气的旺盛而绽放、而郁郁葱葱。

作者在尾联写出了梅柳争春的希望,给寒冷的冬天注入了一股暖流。

是啊,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春天,此刻正被严寒孕育,被大雪催产,在冰雪融化之时应运而生,重现生机。

整首诗以“温”开头,以“春”结尾,首尾呼应,读来让人感觉得不是一首大寒诗,而是一首春景诗。

05写在后面

《咏廿四气诗》组诗是元稹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细腻的笔触、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这首大寒诗也不例外,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思考,以及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在围炉夜话,把酒言欢的大寒时节,期待着春暖花开,期待着来年丰收!

一首极其寒冷的大寒诗,无一个雪字又句句含雪,还写了春天的希望《大寒出江陵西门》:陆游一首极其寒酸的大寒诗,写尽游子的心酸黄庭坚最能发人深思的一首诗: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com/sjsrsm/1164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大寒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