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寒在月尾,春节暖烘烘”,年春节冷吗?看农谚咋说。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时间过得真快,北京时间年1月6日04时49分09秒将迎来小寒节气,小寒节气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季冬时节正式开始,我国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段。
进入小寒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田间基本处于歇冬的状态,农民要做好造肥积肥、畜舍保暖的工作。正常情况下小寒节气会比较寒冷,如果小寒节气不冷那就是不好的兆头,农谚说“小寒不寒,清明泥潭”,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小寒节气天不冷,那么预示着到了来年清明节气的时候雨水比较多,路面比较泥泞,这也意味着很可能发生“倒春寒”,清明节气正是春耕春播的时候,一旦发生倒春寒将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进行生产生活。马上就要到小寒节气了,农村老人说“小寒在月尾,春节暖暖烘烘”,啥意思?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小寒在月尾,春节暖烘烘小寒交节每年的公历时间都在1月5日至7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度,但是受闰月的影响,每年小寒交节的农历时间相差很大。
小寒交节的农历时间往往分布在农历十一月下旬、农历十二月上旬以及农历十二月中旬,分别对应着月尾、月头、月中。如果小寒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十一月下旬(月尾),那么就属于“早小寒”;如果小寒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十二月中旬,那么就是“晚小寒”。由于节气与节气间隔15天,而大寒是表征农历十二月份的中气,因此农历十二月必然有大寒节气,这也意味着小寒交节的时间最迟不会超过十二月十五。
年1月6日为小寒节气,对应农历十一月二十五,对应着“月尾”,属于“早小寒”。
农谚说“小寒在月尾,春节暖烘烘”。这句农谚的意思很简单,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小寒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十一月下旬(月尾),那么就预示着到了春节期间气温会比较暖和,我们无需穿太厚的衣服。春节期间暖和有利于人们走亲访友,有利于人们外出旅游,可以说春节期间暖和是很多人都乐意看到的事。
那么农谚有没有道理?小寒在月尾说明是“早小寒”,早小寒意味着距离春节的时间长,而小寒后紧跟着大寒节气,春节的时间晚就可以避开寒冷的大寒节气,春节自然会很暖和;当然也可以这样理解,小寒交节的时间早意味着立春节气的时间也会早,这样就会出现年前立春的现象,春节在立春后势必会相对暖和。像今年十一月二十五的小寒,而年2月10立春,立春的时间在年2月4日,春节的时候大概率比较暖和。
同理,如果小寒交节的时间在“月中”,即腊月中旬,那么就是“晚小寒”,晚小寒意味着距离春节还剩15~20天,一个节气有15天,这样春节必定会在大寒节气,春节期间就会很冷。
农谚是我们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可以说很有道理。简单点来说,如果小寒交节的时间越早,那么就预示着春节期间越暖和;反之,如果小寒交节的时间越晚,那么就预示着春节期间越寒冷。
温馨提示:小寒节气正处于寒冷的三九天,老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小寒节气进行锻炼能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我们在晨练时要避免在浓雾下进行,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进行锻炼。
总结,小寒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今年小寒的时间在十一月二十五,属于“小寒在月尾”,对应“早小寒”;农谚说“小寒在月尾,春节暖烘烘”,年春节期间大概率很暖和。
农谚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你认为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