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我县组织召开流行性腮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自治县党委副书记、县长蓝海洲出席会议,自治县党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田寒露主持会议。
蓝海洲指出,流行性腮腺炎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卫生系统要尽快建立专项工作组,对病情进行治疗和防控,努力实现“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流行,力争不出现死亡病例”的目标。
蓝海洲要求,要加强监测,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实行“零报告”制度,把病情控制在最小范围;要加强救治,加强对村医、校医的业务培训,提高救治工作水平;要加强宣传,使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及防病习惯,有病及时就诊、及时隔离、及时治疗,自觉采取免疫措施,预防疫病的发生。
随后,田寒露作了总结性讲话,要求各单位、各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做好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广大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
会上,自治县卫计委负责人还通报了全县当前流行性腮腺炎情况。
图为:会议现场。苏瑞宁/摄
图为:蓝海洲在会上作会议。苏瑞宁/摄
图为:田寒露主持会议。苏瑞宁/摄
流行性腮腺炎,季节性流行病并不可怕
它可防可控可治
秋冬季节气温比较低,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我们提醒大家在注意保暖防寒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秋冬季的常见疾病哦。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季节性多发疾病中的一种——流行性腮腺炎,一起做好疾病防范工作,远离疾病伤害。
秋冬季进入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
冬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肆虐的时节,我国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季节性双峰分布,第一个发病高峰在4~7月,第二个发病高峰在10月~翌年1月。主要发病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其中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是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腮腺肿胀时传染性最强。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主要侵犯腮腺。腮腺位于两侧面颊部耳垂的周围。除腮腺外,病毒也可侵犯其他的腺体组织和器官,如胰腺、性腺,脑组织、心脏、关节等。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和呼吸道分泌液中,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感染者唾液污染的衣服、玩具或公共用具间接传染。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有哪些?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根部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向后弥漫性肿胀,并有明显的压痛。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腮腺炎患者除了腮腺部位肿痛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间断性。如果没有并发症,一周左右可自愈。
得了流行性腮腺炎需要注意什么?
由于流行性腮腺炎有传染性,所以一旦孩子被诊断为腮腺炎,最好在家休息,不要上学或去幼儿园,以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如果没有并发症,大概一周左右可自愈,腮腺肿大完全消失,可以解除隔离;如果接触了腮腺炎病人,需要隔离观察。
得了腮腺炎如何治疗?
一是应隔离治疗到完全痊愈后3-5天为止;二是发病期间应多卧床休息,多喝水、保持口腔清洁;三是用抗病毒的药物,清热解毒的冲剂或外敷的中药,如意金黄散、仙人掌等。流行性腮腺炎得过一次以后终生免疫。
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目前,我国儿童免疫程序规定,18~24月龄儿童应常规接种一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但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防病效果有限,推荐儿童入小学前再次接种一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
?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
?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在学校最好有保健员进行监控,定期排查,增加晨检,做好健康教育;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出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并做好活动场所消毒,同时尽早对易感人群进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
?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要密切观察。
文字来源:国家卫计委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com/xsjsr/9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