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洞见
一岁枯荣一岁寒,且待新春花开暖。
《历书》中说:“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小寒时节,天气尚未真正寒冷,所以称其为“小”。然而随着时间变迁,如今小寒要比大寒冷上许多。
所以民间说:“小寒胜大寒”。此时天地阴阳不交,万物生机断绝,是一年中最寒冷,最难捱的日子。
当经历了最极致的严寒后,春也将如约而至,寒极必暖,否极泰来。
潜藏沉淀,为了来日春暖与花开
民谚说:“小寒冷冻冻,寒到提火笼。”小寒时节,寒潮频繁南下,很多地方都有大风与降雪,大地呈现出一种天寒地冻的景象。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藏”,一方面是为了抵抗严寒,另一方面是等待来年春天。
历史作家汪衍振为了写好《曾国藩发迹史》《左宗棠发迹史》等历史小说,花了大半辈子去研究这些晚清名臣。
他潜藏了21年,为了写作常常一坐就一整天。除了吃饭睡觉,他剩下的时间都在研究史书资料、核对历史出处、写文章,有时甚至专注到错过吃饭的时间。
为了解曾国藩官场的12年升迁史,他搜阅了近万字的珍稀史料。整整21年,他写了70多万字,平均一天个字,被誉为“中国最笨的历史作家”。也正因为他在这一领域的专注沉淀,循序渐进,最终家喻户晓,成为知名作家。
“岁冬万物善伏藏,只待惊蛰春雷响。”
小寒之后,冰雪无情,动物蛰伏,万物冷寂。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命的休止,而是养精蓄锐,静待新生。趁冬日,我们也要秉有待时而动的毅力和智慧,默默提升自己。
经常读书,拓宽视野,放大格局,不断深耕成长;保持自律,积极进取,奋发作为,熬过冬日苦寒;善于自省,认清自己,治愈迷茫,领悟生命真义;坚持微笑,阳光自信,摆正心态,迎来春日暖阳。
昙花一现,需等待整个白昼;蝉鸣一夏,亦蛰伏数个四季。世间万物,所有的一帆风顺,不过是厚积薄发,藏器待时;所有的潜藏沉淀,都是为了来日的春暖与花开。
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自己撑过去小寒在冬至之后,虽然天气依然寒冷,但是太阳直射点已经北归。
剥极必复,否极泰来。小寒虽然处在一年中最冷的是时候,但它的物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却是一派生机。大雁开始结队北归,喜鹊开始筑巢产卵,野鸡开始呼朋引伴。
天地如此,人生亦然。每个人都有人生的至暗时刻,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自己撑过去。
我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在年少时,母亲在战乱中病死,看着至亲离世,她悲而不言,写诗纾解情绪。
后来,叶嘉莹的丈夫遭遇低谷,性格变得扭曲暴戾,经常对她咆哮欺凌,稍有不顺心,就是一顿摔锅砸碗的发泄。为了两个女儿,她极尽忍耐愤怒的情绪,以平静示人,每天照常给学生上课。
好不容易捱过半生苦难,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她又接到大女儿出车祸去世的消息。她苦而不语,心怀坚毅,强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亲手举办悼念会,送别女儿。
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叶嘉莹没有被轻易击倒,更没有任由情绪爆发,而是一直醉心事业,为古典诗词的发展鞠躬尽瘁。
“杰出人生的秘诀,在于懂得如何控制情绪这股力量,而不是被这股力量所反制。”生活向来是苦乐掺半,唯有情绪稳定,内心安宁,坦然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才是真正的强大。
默默藏起伤痛,凝神静气,在生活的泥潭里,修一个从容安宁的心境。并用积极乐观的双眼,去看见更多美好。
生活的智者,从来都是在不动声色地砥砺前行。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暗暗努力,在漫长的寂寥孤独中悄然酝酿。
当具备了足够实力,才能在时机来临时,一跃而起,大放异彩。
古人说:“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没有冬天的寒冷肃杀,就没有春日的温暖和煦。冬天是春日的序章,苦难则是荣耀的前奏。
真正的智者,从不逃避苦难,从不抱怨生活。走过阴霾,历经苦难,人生也必会更加芬芳。
主播:李雪《民生周刊》新媒体编辑心里种满花,人生就不会荒芜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洞见(ID:DJ)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