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年公历的1月20日,农历的腊月初十会迎来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这个节气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光听这个节气的名字,我们就知道,此时的天气应该是异常的寒冷,甚至可以说是寒冷到极致,按照历史的规律,大寒节气的时候,寒潮南下最为频繁,我们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一个工作。
在民间老人经常会说:“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大寒它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一个日子,在这样的日子当中,人们会根据其变化,从而总结出规律,然后来预兆来年的一个年景收成。
后天大寒,老人说“最怕大寒一日暖”,天气暖不好吗?农谚有答案。我们刚才已经反复提及,大寒节气的一个特点,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是一个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如果是出现天气暖和的话,那么显然是比较反常的,在农耕时代,最怕的就是气候异常,所以天气暖和自然也不好。
大寒节气为啥要怕不冷?看看农谚当中的答案。
农谚一:大寒天气暖,寒到二月满
当大寒节气,天气比较的暖和,那么在整个的二月当中,都会特别的寒冷,农历的二月份,刚好是播种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是天气回暖,比较舒服的一个阶段,如果是出现雨雪天气,冰冻天气的话,那么庄稼就难以生长,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倒春寒。
这样对于庄稼的生长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在大寒节气的时候,还是比较害怕出现晴天,或者是天气比较暖和的。
农谚二: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这个农谚意思也比较的简单,大寒如果天气不寒的话,那么即使是到了春分也不暖和,春分是公历的3月20日,农历的二月十一,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出现倒春寒情况的。所以大寒节气,最好是天气寒冷一些,那么到了春分则会比较的暖和,人也会比较舒坦。
春分如果都不暖和,后续整个的收成,都容易出现欠收的情况,甚至会导致,作物难以生长,这种情况在以前很容易导致饥荒出现。
农谚三: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
到了大寒节气,猪圈内的土壤湿润且未冻结,这个也表示天气比较的暖和,并没有出现雨雪和冰冻天气,那么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即阳历二月至四月)可能会出现持续的低温和阴雨天气。
出现这种情况,对于春耕来讲,是很难去接受的,因为长时间的低温还有降雨,会导致谷物发芽后无法正常生长,甚至是谷芽出现腐烂,那么就会严重农作物的产量。
农谚四:大寒不刮风,来年一场空
我们经常说:“小寒大寒,无风自寒”,这个时候本身应该是比较寒冷的,如果不寒冷,同时还没有刮风,那么来年的收成就会一场空。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当冬天出现刮风的话,它是极其寒冷的,不刮风要不就是雨雪天气,也会比较冷,如果晴天大太阳,自然也就不会太冷。
大寒不冷,庄稼就容易受到影响,因为它不符合自然的规律,都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大寒不冷,就是反常。
大寒节气就要到了,它也意味着一年当中,最为寒冷的一个阶段就要来了,我们要学会做好防寒保暖的一个工作,同时还要记住,观察天气的情况,这些农谚或许不能百分之百正确,但是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优质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