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茶人小谈
01
村里王大爷是个百事通,很喜欢和我们讲传统文化。尤其是二十四节气,到了什么节气要讲究什么,像1月5日就是小寒节气,他就和我们讲起了小寒节气的一些特点。
小寒节气,此时太阳黄经达度,这个寒表示的就是寒冷,小寒表示的就是寒冷的程度,它的到来,也意味着我们真正进入了寒冷的冬季。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我们都可以看到,明显的降温。像北方一些城市,尤其是黑龙江等地,更是达到了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王大爷讲,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般来讲,小寒节气,会在三九,但是也有例外,像今年的小寒节气,这是位于二九和三九之间。按照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此时应该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一个阶段了。
后来我又听王大爷讲了一个俗语,叫“小寒节气有三怕”,那这个到底是在怕什么呢?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02
以前人们很喜欢根据天气的变化来预兆年景的好坏,一般来讲,小寒节气当天的情况,它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如果这个规律被打破,那么往后出现的事情也会随之出现变化,为止才有“三怕”的说法。
第一怕,怕小寒节气不冷
俗语就有:“小寒寒,惊蛰暖”、“小寒暖,倒春寒”、“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大日头,来年开春冻死牛”。这些俗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按照小寒当天的天气,来预测春天的天气情况。
小寒节气如果还是很暖和,或者说是艳阳高照,那么开春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倒春寒”的现象,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小寒节气寒冷,是因为冷空气的到来,如果冷空气迟迟不来,那么在开春的时候,就容易遭受冻害。
所以说小寒节气,最怕的就是天气不冷,事实上农村也早有俗语:“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庄稼生长不好,农民自然也就会怕。
03
第二怕:怕小寒节气乱补
自古就有谚语“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也正是因为这句谚语,很多人在小寒节气,都会开始进行大补,殊不知,补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根据元代《饮食须知》记载:“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所以在进补时不要被“五味之所伤”。
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自身的情况进行进补,比如说老人可以适当多补一点优质蛋白质,年轻人要多吃一点粗粮,平时还要注意不要去吃肥甘厚味、辛辣之物,只有正确的饮食,才能真正让身体更加的强壮。
04
第三怕:怕小寒节气不动
小寒节气,天气比较的寒冷,如何让自己暖和,有两个方面非常的重要,第一个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饮食,不能乱补,还有一个就是锻炼,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起到增强免疫,抗寒的作用的。
有句话估计大家也都听过:“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冬季锻炼可以锻炼意志,强健体魄,舒展筋骨。而且谚语也有“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都告诉我们,小寒节气锻炼的重要性。
冬季如果比较懒惰,那么就会更加的怕冷,很容易出现感冒等情况,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建议大家动一动,增强体质的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抗寒作用。
—Theend—
原创/茶人小谈
从传统文化中,学习新的知识,欢迎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