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式
1、松立式: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自然呼吸。两手交叉叠于下丹田处,男左手在里,右手搭于左手背上,女相反。
2、合掌法:接上式,两手向体侧分开,向上合拢双掌,置于头顶上方。
2、拜佛桩式:接上式,两脚比肩略宽、两膝微曲,外展,膝部不超过脚尖,十趾抓地,含胸拔背,沉肩、收臀,重心落于两脚之间;两手合十,从头顶上方经脸前落下立于胸前,指尖不高过下颌,两眼平视(亦可轻闭),精神集中,神态自然。
4、呼吸与意念。用逆腹式呼吸法。吸气时意想:天地精华之气从头顶百会吸入下丹田。同时提起两阴和两肾。呼气时想体内病气从双脚涌泉穴排入地下。同时放松两阴和两肾。待习惯后,桩位可适当低一点,呼吸也应逐渐调到缓慢、深细、长匀。
二、收功
两脚直起自然站立,两手交叉叠于小腹部,全身放松,思想集中在下丹田处,并同时吞咽津液、叩齿或咬牙。
1、摩腹:两手从丹田处移向肚脐,同时内视下丹田。男者依顺时针方向揉摩36圈,再逆时针揉摩36圈,女者相反。以肚脐为中心,从里至外,逐渐扩大,上不高于膻中,下不超过曲骨;然后再从外至里、逐渐收小,轻重适度;每转一圈呼吸一次,快慢自我掌根。意念应随着手的转动,想象小腹内的气团也跟着旋转,越转越大,真气越聚越多,充满整个腹部。
2、搓双手。
3、干擦面:用两手干擦面部,并用指腹揉擦鼻唇沟、眼眶、睛明等部件。
4、干梳头:用十指尖梳理发根,感觉不痛为宜。
5、摩耳朵:用拇指和食指沿耳壳内外反复揉摩,直至发热。
6、擦颈部:颈部指后脖颈,包括玉枕、风池、大椎等穴(玉枕在后枕骨下方凹陷处;风池穴在大脖筋上方两旁凹陷处;大椎穴在颈椎与胸椎之间凸起的骨节部分),用指腹上下推擦,先擦风池、玉枕,后擦大椎,至热、胀、酸、麻为妙。
7、活动头颈:两手叉腰:〔1)向左右各转头9次;(2)点头9次;(3)摆头9次。
8、活肩:指尖合拢,两手分别靠于肩部,以肩为轴,向内外各旋臂9次。
9、扩胸:两手变拳,平胸拾起,拳眼向里,拳心向下,向外扩胸9次;
10、扭腰:与扩胸姿势相同,下身不动,上身向左右扭摆9次;
11、旋腰:两手叉腰,拇指按在两肾间,上身向左右旋转,并略带倾斜,同时应带动臀部扭转,左右各做9次;
12、拍腰:上身向前弯腰,用两手拍腰9次;
13、撩腰:与掐腰姿势相同,用两手上下推擦腰部、至热为宜,并起身体会腰部气感;
14、平衡运动:两脚开步站立,两手向前平伸,两臂之间与肩同宽、同高,掌心向下,曲膝下蹲时呼气,向上站立时吸气,一上一下共做9次;
15、活膝:两手扶膝下蹲,以膝为轴,向内外各旋转9次;然后并拢双脚再向左右方向各旋膝9次;
16、活动脚尖。
三、功理
本桩功可使人体四肢力量充实,对增强腰背、胯部、肌肉及关节的灵活性也有—定的作用。
由于两腿曲膝下蹲时承受负荷,在肌肉、筋骨、关节、经络等处产生紧迫感时,体内气饥发动较快,血流量也随之加大;在提高呼吸量的同时增加全身供氧量,使体内一些衰老的细胞得以濡养;对治疗头昏、头痛、耳鸣、失眠、记忆功能减退、腰肌劳损、麻木效果显著。对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肝炎、慢性肠胃病、慢性气管炎、慢性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程度不同的疗效。
双手合十,劳宫相对,阴阳二气融合,便形成了人体生物磁场的闭合回路。由于站桩时精神集中,意守丹田,不仅能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休息,而且随着练功时间的加长,经络的扩展,腹部丹田的真气也逐渐增加。
拜佛桩除健身外,只要把桩位适当调低一些,就能达到减肥之目的。
“摩腹”对帮助人体消化很有益处,同时也是通下焦、聚气结丹的方法。
摩腹时,可能出现阳举现象或阳精外漏现象。只要轻轻闭目,寂照会阴,用逆腹式呼吸法深呼吸3至7次,同时提起两阴,意引精气从会阴吸过尾闾,再从尾闾运至上丹田储存起来即可收住;亦可以此运转小周天。此乃“收气法”,有补脑益智之功效,古人称之为“采药”。
四、效应
四肢力量充实,腹部气感明显,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头脑清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