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肾作为人体的先天之本,不仅关系着人出生之后的禀赋强弱,而且会与我们生、长、壮、老、已的整个生命过程紧密相关。所以,肾中阴、阳、气、精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肾精不足的4种典型表现及如何治疗。
1.眩晕(肾精不足证)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眩晕是临床常见症,可见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凡梅尼埃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神经衰弱等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病治疗。
《中医内科学》将眩晕分为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湿中阻证和瘀血阻窍证。
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或面色白,形寒肢冷。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左归丸加减。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滋阴补肾;龟板、鹿角胶、紫河车滋肾助阳,益精填髓;杜仲、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牛膝强肾益精。
阴虚火旺见五心烦热,潮热颧红,加鳖甲、知母、黄柏、丹皮、地骨皮等;肾失封藏固摄,遗精滑泄,酌加芡实、莲须、桑螵蛸等;失眠多梦,健忘,加阿胶、鸡子黄、酸枣仁、柏子仁等交通心肾,养心安神。
阴损及阳,肾阳虚明显,表现为四肢不温,形寒怕冷,精神萎靡,或予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或酌配巴戟天、仙灵脾、肉桂。若兼下肢浮肿、尿少等,可加桂枝、茯苓、泽泻等温肾利水;兼便溏,腹胀少食,可加白术、茯苓健脾止泻。
2.耳鸣耳聋(肾精亏损)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耳鸣与耳聋临床上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其既是多种耳科疾病乃至全身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有时也可单独成为一种疾病。西医学的突发性耳聋、爆震性耳聋、传染病中毒性耳聋、噪声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老年性耳聋、耳硬化症,以及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及耳鸣等疾病均可参照本病治疗。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将耳鸣耳聋分为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气滞血瘀、肾精亏损和气血亏虚。
耳鸣如蝉,昼夜不息,安静时尤甚,听力逐渐下降,或见头昏眼花,腰膝酸软,虚烦失眠,夜尿频多,发脱齿摇。舌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肾精亏损,不能上奉于耳。
补肾填精,滋阴潜阳。
耳聋左慈丸加减。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滋阴补肾;磁石重镇潜阳;五味子收敛固精;石菖蒲通利耳窍。亦可选用杞菊地黄丸或左归丸等加减。
偏肾阳虚,宜温补肾阳,选右归丸或肾气丸加减。
3.月经过少(肾虚证)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两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月经过少。西医学中的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及计划生育手术导致的月经过少可参照本病治疗。
《中医妇科学》将月经过少分为肾虚证、血虚证、血瘀证和痰湿证。
经量素少或渐少、色暗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禀赋素弱,或后天伤肾,肾气亏虚,精血不足,冲任血海亏虚。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归肾丸原方治肾水真阴不足、精衰血少、腰酸脚软、形容憔悴、遗泄阳衰等。方中菟丝子、杜仲补益肾气;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滋肾养肝;山药、茯苓健脾和中;当归补血调经。
形寒肢冷,酌加仙灵脾、巴戟天、肉桂温肾助阳;经色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肾阴不足,虚热内生,加生地黄、玄参、丹皮之类滋阴清热。
4.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肾精亏虚证)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是指绝经后短时间内因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骨吸收亢进,全身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骨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受累者多为绝经后3~4年,可延至70岁。本节讨论的是围绝经期,即55岁之前的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
《中医妇科学》分为肾精亏虚证、阴虚内热证、阴阳两虚证和脾肾两虚证。
腰背疼痛,胫酸膝软,头晕耳鸣,或发枯而脱,齿摇稀疏,小便余沥或失禁。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禀赋不足,或久病,或多产,或房劳耗伤肾精,经断后天癸竭,肾气愈亏,不能生髓充骨,滋养腰膝。
补肾填精益髓。
左归丸。
腰背疼痛明显,加桑寄生、狗脊、杜仲;盗汗自汗,加生龙骨、生牡蛎;下肢沉重,加防己、木瓜、鸡血藤;头晕目眩,加钩藤。
临证好书推荐《心肾肺病辨证》
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阅读
本书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丛书》之一,包括7章多个病证,论述了心肾肺病各种证型分属哪些疾病,每个疾病均标明概念、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方药,以及临证用药加减。每节后均有小结,对于临床辨治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往期精彩推荐RECOMMEND基层老中医的治胃痛验方
肛肠疾病的难言之隐,试试中医推拿手法
肾气虚、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辨别肾虚,对症下药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心肾肺病辨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春霞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com/sjsrsm/1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