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数九寒天,冷在三九”,指的就是在数九寒天期间,最冷的时候是在三九期间。这不仅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而且也是有科学依据的。通过近些年对数九期间气温的统计,就发现一般三九、四九期间是最冷的。
而且大家也应该发现了,一般三九、四九期间对应的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大寒,而在这两个节气期间,不仅气温低,同时降雪也是最集中的。
如今马上就要迎来小寒节气了,而在民间关于小寒也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小寒来得早,春节脱棉袄”,这是什么意思,今年的小寒是来得早还是晚呢?春节期间冷不冷?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小寒节气的简介小寒其实是非常有特点的一个节气,在24节气中它是倒数第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过了小寒节气就是大寒了,而这也表示这一轮的循环结束了,下一个是立春节气了,预示着新的一年到来了。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小寒也是新年的第一个节气,像年的小寒节气是在1月6日,也就是元旦过后的第一个星期六。
同时小寒节气还是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起点,古语有云:“风有常,花有信,以花事次第记载时光,于是岁月含香。”古人早就发现了,在花开的前一天,都会有风先来报信,不然花就不会开。这个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风不信,则其花不成。”
但是风却是非常诚信的,每年都会准时到来,因此花也是准时开放,因此就把它称之为“花信风”。古人发现,花信风是从小寒节气开始吹的,一直持续到谷雨,共经历4个月8个节气。
而每个节气有三候,每一候对应着一种花信风,因此就有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而在小寒节气开始,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它们都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的花。
值得一提的是小寒节气以后,天气也开始进入到严寒了,即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就到来了。不过一般小寒的时候还没有达到极致,所以叫小寒,之后最冷的时候就是“大寒”了,此时是一年天最冷、雪最多之时。
“小寒来得早,春节脱棉袄”,是什么意思?这句老俗语,也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它的意思是说,如果小寒节气来得比较早,那么当年的春节到来前就可以脱掉棉袄了,换言之就是春节期间不怎么冷了。
有的人就迷糊了,小寒节气不是每年都是在1月6日前后吗,怎么还有早晚之分呢?其实在我国有多套历法,在公历对应的每一个节气,其时间基本都是固定的,可是在农历的波动就是比较大的。因此这里的小寒节气的早晚,是以农历来参考。
而今年的小寒节气在农历是冬月(十一月)二十五日,这样来看较往年是要来的有点早的。因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小寒节气的解释是:“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就说明了小寒一般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上旬,这个期间还不算太冷,所以得名“小寒”。
而今年的小寒节气是在农历的冬月二十五日,还没有到腊月份,并且它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4天)的时间,所以的确来得是有点早。
因此根据老祖宗的这句老谚语来看,那么今年的小寒节气来得就有点偏早,这样春节期间就不太冷了,都不用穿棉袄了。问题来了,古人的这话有没有道理呢?
毕竟今年的小寒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是要比往年早很多。因此如果小寒和春节的间距长,则预示着春节期间已经不怎么寒冷了。
在古代中国,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限,因此往往会通过观察和总结经验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这种经验总结常常以俗语的形式流传下来,由于它们多数都是基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因此还是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然而,“小寒来得早,春节脱棉袄”这句俗语却并没有科学依据,不能准确地预测春节期间的气温变化。
但是不管怎样,在小寒节气后,天气就更冷了,老话也说了“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此时我们不仅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shuairuoa.com/zlsjsr/11931.html